李世博导演、郝若琦主演 舞剧《二十四时舞》| 2025 乐舞华章 国韵传承精品展演

2025年4月3日(周四)20:00 、4月4-5日(周五-六/清明假期)15:00
公益票 180 280 380 580 680
深圳滨海艺术中心 歌剧厅
演出详情

开售时间: 

2025年3月7日(周五)11:00

*开票日当天,仅限线上购买。

 

 

 

 购票特惠: 

*购680 580 380票档可享8.5折优惠,年费会员(黑金、臻享、欢乐会员)享受折上折。
*本场演出设少量公益票(每认证账号限购1张,全网开售起售),详情请点击公众号-一键购票-公益票。
*适用所有优惠券,可与任意折扣叠加,限微信购票使用。

 

 

 

 演出时长:  

*总时长约110分钟,含中场休息。
*一人一券,1.2米以下儿童谢绝进场。

 

 

 

2025 乐舞华章 国韵传承精品展演 

李世博导演、郝若琦主演

舞剧《二十四时舞》

 

项目亮点

/由湘西武陵山民族文艺传习中心、湖南省民族歌舞团有限公司出品;湖南省民族歌舞团、吉首大学音舞学院参与演出。

/李世博导演作品。李世博曾获第十四届“文华奖”最佳导演奖、第十三届全国“五个一工程”奖等荣誉,代表作有原创舞剧《赵氏孤儿》《热血当歌》和大型实景演出《迷瓷》等。

/融入了1项世界级、12项国家级、20项省州县级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,湘西州1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参与编创和演出。

/取材于“湘西苗族赶秋”这一风俗。2016年,“湘西苗族赶秋”作为“二十四节气”的扩展名录,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”代表作名录。

/创意、采风、创作到编排、演出,用时长达2年,湘西州众多民俗专家、文化学者、乡村民众及文艺工作者对本剧的成功创作,提供了重要支持。

/通过讲述苗族史诗故事,深刻表达了具有强烈苗族特色的宇宙观、时间观、命运观,鲜活展示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、多元一体的总特征。

/对苗族舞蹈、音乐、服饰、习俗等艺术形式的进行了全新的解读,既遵循尊重了传统精髓和本质内核,又打破了人们的固有印象,在耳目一新中享受极致美感并启迪丰富思考。

/对道具的运用也很有特色,同时在表演中大量采用舞台原声,与现代灯光和音效互动,呈现出极富亲切度和代入感的迷人魅力。

 

1立意

一日,二十四小时。

一年,二十四节气。

“二十四”是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,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。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含义,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。苗族赶秋节就是从二十四节气中来,对应立秋而举行的传统仪式,它是湘西苗族古老、盛大的民俗活动。

全剧用二十四节气作为时间轴线,即表现农耕的时节体系,更包含丰富的民俗事象。映照苗族人民生息繁衍、生活风貌、劳作娱乐等,让观众从每时每节的更替中看到一个个动人瞬间,看见苗族的生活方式、历史记忆、非遗技艺、传承方式。

 

2主要人物

秋公、秋婆:苗族先祖,赶秋仪式上的神祇,为人们带来幸福、吉祥。

老巴代(苗族文化传承者):苗族巴代,苗族文化历史的传承者,最德高望众的尊者。

代苟尼(小男孩):苗族文化的继承者,生命轮回的桥接人,象征着希望与未来。

 

 

3剧情梗概

    火塘边,老巴代给族人哼唱着“古老歌”,歌中讲述着天地日月,万物起源,还有秋公秋婆与苗族祖先们的故事。由于苗族没有文字,苗族古歌的口口相传便是苗族最原始的传承方式。歌谣从冬开始,以秋结束,老巴代用牛角吹出了节气的轮转。冬至、立春、惊蛰、芒种、夏至、大暑、立秋。节气的轮转伴随着对生的喜悦、劳作的意义、爱情的力量、死亡的敬仰。

    故事中的苗牛,拼尽全力日复一日的顶着太阳升起;

    故事中的阿妈摇晃着背篓中熟睡的孩子,用歌声温暖大地;

    故事中的秋公秋婆用爱守护着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……

    随着故事的讲述,老巴代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,临终前将象征苗族文化的牛角交给了代苟尼,希望他可以真正深爱并传承苗族的文化,最终在老巴代的葬礼仪式上,代苟尼看到了族人对于死亡的理解,感受到了族人向死而生的强大力量,怀着对老巴代的思念,他爬上了刀山,在山的最顶端吹响了牛角,三声九转,直达十八层云霄,将老巴代的嘱托上达天听。此刻,他也从一个顽皮的小男孩蜕变成了苗族文化的传播者,他与族人们带着古老歌中的故事和对老巴代的思念,继续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,一日、一年,周而复始,循环往复,在节气的轮转中,用爱让苗族文化凝聚在时间的流动中。绵延不绝,生生不息……

 

4冬至·藏

寒风凛冽的冬天,温暖的火塘边,苗寨的老巴代在给年轻的族人咏唱古老歌,歌中远古混沌初开,祖先(秋公秋婆)将日月推到了天上,有了日月的轮转才有了昼夜交替,才有了四季,才有了时间,才有了苗族的节气。

年幼的代苟尼和大家一起听着,虽然不懂曲中意,但他却能听到那神圣的歌声中,他们的祖先从蛮荒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。

 

5立春·启

古歌中苗族的先民,一步步从远方迁徙而来,他们敲击着木鼓,给族人以力量,依靠着鼓声他们在无尽山路上辨清方向,依靠着鼓声他们的心同频共振,互相依偎。他们鼓足勇气,在伟大又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奋斗、歌唱、祈祷。在老巴代的咏唱中年轻的族人们看到了先祖伟岸身姿与自然的壮阔。

 

6惊蛰·生

惊蛰百虫惊,一场春雨悄然而至,万物复苏。河边的青蛙叫个不停,调皮的小男孩下河抓青蛙,老巴代唱着古歌告诉代苟尼:“惊蛰到雨水多、蛤蟆唱山歌,小孩莫下河。”而调皮的孩子怎会听进去长辈的絮叨,趁老巴代不备将他的牛角号(注:苗族巴代文化的重要器物,一般在重要仪式和和节气开始结束时使用)拿走,玩耍起来,老巴代不气反觉欣喜,趁机教他如何吹响牛角号,老巴代告诉他想要吹响牛角,就要像牛一样的强壮,当他能吹响牛角时你就长大成为一个真正的苗族男人了,并给他讲起了古歌中牛与太阳的故事。

 

7立夏·长

盛夏到来,老巴代带着年轻的族人举行着一年一度的接龙仪式,祈求今年能够六畜兴旺、五谷丰登,在仪式中向年轻人传递着苗族人敬畏自然、与自然共荣的生命观。

请龙仪式顺利完成,今年又迎来丰收,在忙碌中大家汗流浃背的抢收稻谷,老巴代不顾年老力衰,执意要像往年一样带领族人抢收稻谷,但随着秋季的来临,天气由阳转阴,万物开始收藏。老巴代终是累倒在抢收的劳作中,他感到生命也将走到尽头,看着这丰收的稻田,看着已经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们,他不舍却也满足。他鼓起力气再给青年们讲起古歌中的故事,而这次故事却未能讲完。

在秋公秋婆的怀抱里,老巴代安详地回归到大地的怀抱,无论小男孩的哭声如何悲恸,他都不再回头,他完成了自己的宿命,加入的祖先的行列中。

 

8大暑·褪

老巴代的逝去,让族人沉浸在悲痛中,族人为他举行了喜丧(苗族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,在无病、不是异乡或战争等情况离世都是家中喜事),一位位长辈曾坐过的椅子,被族人们恭敬地排列成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。

代苟尼吟唱着从老巴代那里传承的古歌,他背起老巴代交给他的牛角,踏上攀登祖灵山之路,他要爬到山顶吹响牛角,让祖先们听到,自己一定会成长为古歌中和牛一样强壮的男人。

代苟尼一步步朝山顶爬去,他踉踉跄跄、步履蹒跚。

牛角声在祖灵的山巅响起,一道彩虹桥在山巅与云层中架起。代苟尼知道老巴代站在另一头,看着他。代苟尼和族人们哭了,又笑了。

 

9赶秋·实

季节轮转,一年一度的赶秋节又开始了,人们身着盛装,在新一代的巴代的带领下庆祝着丰收,歌颂着盛世的美好生活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李世博导演执导

湖南省民族歌舞团、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倾情演出

 

出品人  杨铁平

总导演   李世博

编剧  李天翼 刘建

戏剧构作  贾菲

作曲配器  秦洪宇

舞美设计  任思远

服装设计  冯启函

灯光设计 刘恒志

多媒体设计 王荣超

道具设计 周泽伟

人物造型 赵雪彤

 

主办单位:
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宣传部
湘西自治州文化旅游广电局


出品单位:
湘西武陵山民族文艺传习中心
湖南省民族歌舞团


演出单位:
湘西武陵山民族文艺传习中心
湖南省民族歌舞团
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


宣推运营:
北京起念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
 


购票须知

​1、演出票是观众进入剧场观演的唯一有效凭证。所有演出票一经售出,不退换、不记名、不挂失、不补办。请购票人务必妥善保管演出票,如因个人原因不慎将演出票丢失、损毁或遗失副券均无法进场观演。

2、选座购买请于15分钟内完成支付流程,否则座位将不作保留。

3、下单成功后,可凭取票码(电子票)至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售票厅的自助取票机兑换纸质票。

4、一人一票入场,凭票进入相应楼层,对号入座,严禁跨层入场。

5、请观众提前半小时入场,迟点可能会错过部分演出,须听从工作人员指引,有序进场,就近入座。

6、请勿将食品、有色饮料带入剧场,矿泉水允许带入剧场,请自行妥善保管。

咨询及服务热线:0755-23305639

我司提供增值税电子发票,如需开具,请下单时准确填写发票信息,并致电票务热线 0755-23305639 凭订单号提出开具发票需求,我们会于5个工作日内发送电子发票到您的邮箱

优惠政策说明
使用须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