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请您认真阅读本页底部购票须知、观演须知,确保您能理解和知悉。

.jpg)
.jpg)
朱昌耀(艺术指导),一级演奏员,著名二胡演奏家、作曲家,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副会长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、江苏省音协名誉主席、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,中国音乐学院、南京艺术学院等多所高等专业院校的客座教授。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“政府特殊津贴”,2015年获紫金文化奖章。曾多次赴欧美、东南亚的国家及台湾、香港和澳门等地区访问演出,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称赞,被誉为“如杯中醇酒,满而不溢”“弓弓诉人意,弦弦道世情”“世界一流的弦乐演奏家”“人间国宝”。2017年6月起担任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指导。

刘文金(1937-2013年),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、指挥家,历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、艺术总监,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、艺术指导,韩国中央大学校国乐大学教授等职。其代表作:二胡独奏曲《豫北叙事曲》被评为“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”,二胡独奏曲《三门峡畅想曲》被选入“国庆50周年新中国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精品专辑”,二胡协奏曲《长城随想》荣获“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一等奖”,成为“经典中的经典”。此外,还创作了板胡独奏曲《边寨之夜》、唢呐独奏曲《二八板》、民族交响诗《十面埋伏》、民族管弦乐《难忘的泼水节》、笙协奏曲《虹》、琵琶协奏曲《东方剑魂》、竹笛与乐队《鹰之恋》等众多名作,被民族音乐界誉为“刘天华以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”。

鲍元恺,作曲家、音乐教育家。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。历任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、台湾南华大学教授、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。曾获文化部“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”、厦门大学“南强杰出贡献奖”。他坚持“人写,写人,为人写”的创作原则,把“以西方音乐形式展现中国传统音乐”作为创作重点,代表作有《京剧》《燕赵》等六部交响曲、《炎黄风情——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》、《华夏弦韵》室内乐集、清唱剧《禹王》等。其作品频繁由国内外交响乐团演出,并由DG、EMI、雨果等多家机构出版唱片。鲍元恺从教四十余年,他的部分作品被选入中国大陆的中小学音乐课本,他的许多学生已经成为蜚声乐坛的作曲家或音乐教育家。
.jpg)
刘长远,当代著名作曲家。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、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、民族管弦乐学会创作委员会会长。主要作品有四部西洋交响乐、歌剧《莫高窟》《韩信》及大型民族交响史诗《崛起》、第五中国交响乐《光明》、小提琴协奏曲《诗篇》、民族管弦乐《抒情变奏曲》、民族管弦乐叙事曲《未来的希望》、打击乐与民族管弦乐《龙跃东方》、民族管弦乐组曲《四季》、民族管弦乐序曲《归》、琵琶协奏曲《戏弹》、二胡协奏曲《梦释》、古筝协奏曲《月下》、箜篌协奏曲《空谷幽兰》、柳琴协奏曲《月下舞影》等。
.jpg)
王丹红,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青年作曲家之一,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。1999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,200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,获作曲博士学位。曾与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,作品经常在国家大剧院、北京音乐厅、中山音乐堂、上海大剧院、星海音乐厅及欧洲与北美等地的中外著名的音乐殿堂表演。她创作的《云山雁邈》《乐队扣连环》《客家山歌》《夜歌》《鹊桥仙》《炫彩江南》《龙城春韵》等作品均获得巨大成功,并曾荣获“文华奖”、台湾TCO国际作曲比赛大奖、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唯一最佳原创作品奖、华乐论坛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金奖、“百年百部”重点扶持作品等重大奖项。

姜莹,青年作曲家。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,获作曲硕士学位,同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,2013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任驻团作曲,2018年调入中国交响乐团任驻团作曲。主要作品有:民族管弦乐《丝绸之路》、民族乐剧《印象国乐》《又见国乐》、民族器乐剧《玄奘西行》等。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,主要包括:国家政府作曲最高奖项文华奖“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比赛”一等奖;文化部艺术司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“新绎杯”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金奖;中国文化部青年作曲家奖等。2017年,其首创世界首部民族器乐剧《玄奘西行》,并担任作曲、编剧、总导演,开创了“民族器乐剧”这一新剧种形式。
